无人机送外卖、打“飞的”出行……科幻小说里描写的“天空之城”,正在一些地方变为现实。过去一年,低空经济持续发展,各种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3.5万亿元。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产业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保险备受关注。多家保险公司已布局相关业务,推出相关保险产品。但是作为刚刚“破土而出”的业务领域,低空经济保险面临基础数据不足、风险评估与定价难等挑战。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加强与低空经济企业的沟通合作、数据共享,针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保险保障需求多样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
低空经济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武汉等地先后发布相关政策,竞逐“天空之城”。部分地区还专门筹划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面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潜在风险,如何提供有效保障同样备受关注。2024年1月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投保责任保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智能驾驶、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低空经济主要有哪些保险保障需求?国寿财险特殊风险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低空经济前期试验、产品落地应用等阶段,以及针对运货载人责任等方面都有相关的保险保障需求。例如,产业上游的建造工程保险、责任险、意外险;产业中游的与航空器制造相关的产品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航空器试飞保险;产业下游涉及的航空器运营维护、相关人员责任意外等均需要保险保障,如航空器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险、飞手意外险、维修人责任险等保险。
该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目前产业上游正在蓄势、发展;中游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部分保险需求;下游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http://www.rrbj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