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气温仍在零下徘徊,但记者行至该市西北边缘的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这里既是国务院国资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百大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在建单机容量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光热项目。 与常见的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即太阳能热发电)似乎还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无论是从应对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还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要求下,光热发电显然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光热发电”。《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加大光伏治沙、光热项目建设力度”已成为其2025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比重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储能和调峰的需求愈加迫切。而光热发电这种具有灵活调节和系统支撑能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随着未来其规模化发展并辅以光热容量电价政策扶持,将更好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电网稳定安全发展。 新项目“整装待发” 德令哈,这座蒙古语意为“金色世界”的城市,旭日之下,记者站上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位于德令哈市的另一重点项目)的观景台向下俯瞰,一排排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整齐排列,由此汇聚形成的2.46平方公里蓝色“海洋”,正追逐着太阳的运行轨迹,“贪婪”地吸收着太阳的能量。 作为国家能源局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并网投运、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项目,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槽式光热电站,其配置了190个槽式集热器回路,9小时熔盐储能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槽式聚光集热+熔盐储能的技术路线。 “简单来说,该项目的运行原理是通过聚光镜追踪太阳,进而将投射在镜面的太阳光反射至集热器中间的集热管上,再通过加热传导介质产生蒸汽,最终实现蒸汽发电。”中广核德令哈公司运行部经理段明浩告诉记者,汽轮机发电机组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 从2018年6月30日实现首次并网,到2018年10月10日实现商业发电,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不仅成功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2024年,其等效利用小时数达2824小时,位列全国第一,完成了太阳能热发电从科技创新示范到工程实证应用再到产业化推广的过程。 基于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未来光热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的预判,中广核在该项目约30公里之外的德令哈市西出口光伏光热产业园内,正在加码建设国内在建单机容量最大、调峰能力最强光热发电系统——中广核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 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蹇钊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以20万千瓦光热发电与80万千瓦光伏发电组成的一期项目,将于2025年年底完成投资。 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期20万千瓦光热项目混凝土结构的吸热塔、主厂房已顺利封顶,已安装完成的14000余面定日镜已延绵至天际,随时“整装待发”。http://www.rrbj01.com
上一篇: 人人搬家海上粮仓建设提“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