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有一种很危险的期待:既要你是技术原创、替代进口,又要你低成本、快变现;既要你跑得快,还要你不烧钱;既要你做临床教育、做市场推广,又不许你花营销费用;既要你构建产品平台、线材平台、算法平台、硬件平台,还要求你每年盈利。 这不是“创新驱动”,这是“资本折磨”。 如果我们看北芯生命的招股书,会看到以下几个事实: 2021–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64亿元和-6,294万元,累计超过-4亿元;营业收入从0.92亿元增长至3.1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0%; 投入近4亿元用于研发,建立了微纳器件、图像算法、医疗硬件等四大平台; 推出IVUS和FFR两款国产首创产品,打破飞利浦、波科垄断,分别入选“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和“科技进步奖”; 市场销售以一次性耗材为主,系统产品已覆盖全国三甲医院和10多个海外市场。 这是失败吗?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家“非常像样”的医疗器械公司。唯一的问题是:它还没赚钱。 可问题在于,它应该现在就赚钱吗? 二、我们是不是对创新企业要求太高了? 中国的IVD和影像企业用了十年以上才形成规模,人工心脏做到销售前夜用了十七年。北芯生命从2015年创立到现在才十年,其FFR和IVUS的市场还未完全成熟,国产替代的战役刚刚打响。在这个阶段亏损,不是罪过,而是代价。 讽刺的是,另一边我们高举“硬科技”“卡脖子”的大旗,发着科技日报、新华社的通稿赞美“填补空白”,一边又苛责“为什么不挣钱”“为什么不裁员降费”。这不是投资人精神分裂,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创新的集体焦虑。 我们期待奇迹,又害怕烧钱;我们羡慕美国的Medtronic和Edwards,又忘了它们在早期都曾长期亏损;我们羡慕“平台型企业”,却要求每款产品“快速回本”。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观念,是否真的准备好支持一家中国原创的、技术壁垒极高的医疗器械公司走过从0到1、从1到10的全部过程?http://www.rrbj01.com
上一篇: 广州人人搬家 星巴克寻找本土骑士
下一篇: 广州人人搬家 以旧换新带动手机市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