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作“第二增长曲线”的不眠海,如今却或成便利蜂之“累”。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地区不眠海门店锐减,现不足20家。随着便利蜂门店收缩,不眠海的拓店也变得艰难。同时,饮品行业深陷竞争白热化困境,也让这一第二曲线难以抗打。少了不眠海助力后,便利蜂又将何处觅得增长新机? 门店收缩 从全面开花到全面收缩,便利蜂旗下不眠海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连续走访中了解到,便利蜂旗下不眠海在北京大范围关店。一位不眠海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自己所在的便利蜂关闭不眠海之外,周边几家也全关了店中店不眠海,整个北京只剩下十几家了”。 以便利蜂黄村西大街店为例,该店内的不眠海吧台已经撤离,更替为烟类商品柜和自助收银台,还有部分门店的不眠海吧台已经闲置,各类设备已经停运。 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通过过往购买成功的地址下单,6个地址中仅2个地址可以完成外卖购买。目前,北京的不眠海门店多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等四环内等区域。 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起,不眠海以店中店形式被开设在便利蜂门店内,对外提供咖啡、奶茶、果饮等产品,高峰期不眠海门店点位数量在500家以上。不眠海急速拓店时,也十分强势,曾挖脚mannner员工。 彼时的不眠海也承载着便利蜂“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曾上线近50款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饮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多个城市推出,在各类补贴券的加持下,不眠海饮品的价格在10元左右。 从目前的开闭店情况来看,不眠海不算成功。不仅是北京地区门店减少,全国不眠海的门店也在消费者身边“消失”。北京商报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山东、上海地区的不眠海也出现关店情况。 便利蜂店内工作人员表示,从今年7月开始,不眠海便开始相继撤店,门店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与不眠海同步的是,便利蜂的门店数量也在缩减。便利蜂官网显示,该连锁在9个城市设有门店。彼时,山东作为便利蜂的重点铺店区域,如今门店也多数关闭。 定位两难 彼时,不眠海作为便利蜂“门店标配”并快速推进,如今却在市场中低调收缩布局,也与不眠海在整个便利蜂布局的作用与定位不清晰有关。 不眠海的出现似乎要撑起盈利与引流的双重压力。此前,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不眠海经历了几次涨价。以不眠海的一款杨枝甘露饮品为例,从最初售价15元涨为28元。对比市场中的茶饮品牌,杨枝甘露相关产品的售价多在20元以上。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到店消费,便利蜂将不眠海到店取货的价格“卷”到10元左右。 不过,消费者通过不眠海小程序选择外卖购买时,使用优惠券后,杨枝甘露的实际支付价格多在17—18元左右。相较之下,消费者购买杨枝甘露选择到店取货时,饮品的支付价格多在10元左右。 不眠海的用券折扣,在消费者看来或许是一场自嗨。尽管不眠海店中店的模式减少了房租成本压力,但其客单价在15元以上,用券后的价格在10元左右,这与7-11、全家等传统便利店模式10元咖啡价格带的区间相比,很难展现出明显的竞争力。http://www.rrbj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