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以来,风电行业“反内卷”行动初显成效,风机招标价格回升明显。不过,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风电投资收益波动性增加。在此次展会上,多方行业人士呼吁推动风电集成化创新发展,加快对多能转换技术的探索与示范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将风电的产业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梁志鹏在展会期间表示,新能源已是电力系统中大规模、高比例的电源,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新能源在电力供需平衡方面也面临新的难题,需要在技术、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持续推进创新。 锚定50亿千瓦目标 10月20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召开首日,《风能北京宣言2.0》正式发布。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的一项重要倡议是,“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指出,中国正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但与此同时,新能源参与市场加剧了现货价格变化。她提供的数据显示,风电折价幅度虽然没有光伏那么大,但在2024年山东、山西、蒙西、甘肃现货交易中,风电现货市场价格仍低于均价13%、15%、27%和25%。 山高新能源副总裁马锁明表示,136号文发布后,新能源电量全部进入市场,电价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项目投资收益很难做精准测算。“对于投资企业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成本,将项目发电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交易竞价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马锁明还介绍,过去风电项目招标时,往往采用通用标准,很难选出最优的主机供应商。接下来,投资方会在招标的技术方案沟通、比选方面花更多时间,通过充分交流,选择最优的综合解决方案。“风电主机厂家是创新的主力,各家主机厂有各自的高招,过去,业主方会在风机过保后向主机厂采购一些配件,但未来,在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可以考虑同主机厂家做一些利益分享。” 风电机组引入AI大模型 在展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多家主机厂商将AI大模型引入风电机组,一方面,借助负荷侧用电需求预测以及对电价的预测,提升风电场收益;另一方面,通过AI技术实现了产品研制平台搭建、风机智能诊断分析、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功能。风储一体、多产业集成创新也是展会透露的新动向。 伽利略AI风机是远景能源本次展出的重点产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利用千卡算力和百亿参数模型实现了关键突破,仅需3分钟即可生成未来15—30天的全球精准预报,“反馈闭环”还能使模型不断修正和优化预测结果,区域级高时空分辨率可以做到20米以内。 此外,远景伽利略AI风机核心是一个过亿参数规模的神经网络,基于“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的智能控制平台,实现了从毫秒级的实时响应,它让风机像拥有预感,可提前调整变桨变频策略,也让它具备自愈力,能在部件亚健康阶段就预警干预。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面对市场需求,明阳智能旗下深圳量云公司也打造了基于气象大模型、机器学习和AI赋能的电力交易量化决策系统,可有效帮助客户完成市场分析、市场预测、交易策略和结算复盘,最终提升新能源发电收益。 梁志鹏认为,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应发展“适网型”技术装备,同时电网侧也应打造“适新型”智能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应全面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解决新能源并网运行和供需平衡问题。http://www.rrbj01.com
上一篇: -